|雜誌精選|

對談-遲迅

Issue n.72
2018/10/19

1516955547649005.jpg


遲迅,美國南加州拉古納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副教授、策展人、美國大學中國藝術家學會執行委員。本科學醫,後獲得美國普渡大學視覺傳達專業M.F.A.。遲迅的作品在美國多次獲獎,曾連續兩年獲得美國Idea Festival 最佳2D Gesture,其攝影作品可見於美、中、德、英、澳大利亞等多國的雜誌、書籍和畫廊。近年攝影作品主要發表于Juxtapoz、芭莎男士、時尚先生、VogueElle等等。


Q&A

360°— 您所任教的Lagun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地處南加州拉古納海灘。拉古納海灘是南加州的藝術勝地。您認為地理位置、文化氛圍等等的環境因素能為設計教學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遲 — Laguna Beach是南加州最美麗的海濱之一,Laguna Beach的downtown有四五十家畫廊,畫廊的藝術作品融合在秀美的自然風光中。學校坐落在離海濱不到十分鐘的自然保護區,在我的課堂上,我會盡量多讓學生們走到戶外,因為沉浸在這種美好的環境裡,要想創作出難看的作品也不容易。這裡還是沖浪運動的勝地,Best selling設計師David Carson就是來自於這附近。我認為沖浪文化蘊涵了對創作自由的渴望,對速度與動感的追求,對南加州金黃日落的色彩表現,還有身處巨浪中的不確定性。這些或多或少都會融入到學生們的作品當中。



360°— 您本科學醫,後來零基礎開始學習藝術設計,早年的學習經歷給您的教學事業帶來什麼影響? 教學過程中遇到過什麼樣的挑戰嗎?


遲 —我的求學之路看似曲折,但漸漸發現從小的興趣愛好和所學的專業很多都對日後設計與教學產生了影響。我在讀醫科大時因為著迷于古典音樂,視意大利鋼琴家Michelangeli為偶像,專門設計了一個網站紀念他。為此我自學了網頁設計,也由此激發了改行學藝術設計的興趣。我覺得學醫的經歷讓我在教學中有更強的鉆研精神,培養了局部和整體兼顧的習慣,其實所有學過的東西都可以觸類旁通。我讀研期間獨立教了幾學期設計基礎課后,我的教授Petronio Bendito提出讓我代替他去教高年級的一門課。我自覺不能勝任,便引用了我父親常說的一句話來推辭:中國的師者要有一桶水才能給人一杯水,我之前基礎為零,連半杯水都沒有,怎能傳授給學生足夠的知識呢?我教授認真想了想,眼睛一亮地說:“我認為教學應當是,當妳有一滴水,那就把它變成雨,妳要讓學生們的作品像魔法一樣變成漫天彩虹。”他睿智的回答,大大啟發了我。於教師來說,啟發思想比傳承知識更重要。教學中最大的挑戰,無論是對我自己,還是對學生,都是希望能創作出前人既沒有見過,又有意義的東西吧。



360°— 您在教學生涯開端曾嘗試以東方的哲學思想來解釋西方的抽象藝術,您對東方傳統文化在藝術教育的應用有什麼見解?


遲 — 剛剛開始讀研究生時,我得到一個做助教的機會,面試時系主任讓我闡述一幅學生的抽象作品,我當時突然想到《道德經》裡的“大者宜居下”這句話,用它解釋了作品平面構成的平衡概念,由此破格得到助教和全額獎學金。年少時對中國古籍的喜愛,很偶然地成就了我從事教學的事業。在後來的教學中,我開發了一系列受東方思想所啟發的課堂項目,比如視覺對聯、陰陽正負空間轉換、筷子與叉子等。在很多課堂討論中和講解包豪斯點線面的理論時,我也常會把東方傳統藝術帶入其中,比如書法的五體說等的想法融入到教學中,拓寬學生們的視野。


1516955996160809.gif


1516955771115041.jpg



1516956020130747.jpg


1516956192126948.jpg


360°— 您曾說“科技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們孩子‘人本’思維”,您是如何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的呢?


我覺得設計思維,需要培養學生們建立在高於科技與商業之上的,有誠意而高尚的價值觀。譬如平面設計,最初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廣告宣傳,為了出售商品。而如今隨著全人類越來越倚重設計,平面設計已經拓展到不僅僅是給人以視覺沖擊,而且還是全面滲透到人的各種感官的產品,融入到各種體驗與感覺之中。一個好的設計,已經不單純是好看、好用、好賣,還要考慮到環保、可持續發展性,如何轉化人類每天不必浪費掉的東西,變廢為寶,改善生活,保護環境。隨著設計者在社會發展進步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更需要註意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360°— 鼓勵學生時刻關註生活是您的教學主張,您認為這能帶給學生什麼積極影響? 設計是如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的?


我們生活所觸及到的任何東西都有設計。試想當妳進入一間超市,任何一件商品都有其商標、包裝、條碼;用於支付的現金、信用卡、手機介面,也是經過設計的。我主張設計師們一方面要訓練出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不斷從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中汲取美的養料。另一方面是提高品位的審美標準,發現身邊司空見慣的事物的不美和不足,改善它們。設計的終極目的應該是潛移默化地讓人的生活變得更美、更好。


1516956136672715.jpg


1516956157431823.jpg